11 min read

工具、观念和谜题,邀请你加入「灵感买家俱乐部」

Hi,我是傅丰元。这次写信是想邀请你加入我的新项目「灵感买家俱乐部」,支持我做一份关于「工具、观念和谜题」(tools, ideas and riddles)的电子杂志。
工具、观念和谜题,邀请你加入「灵感买家俱乐部」

Hi,我是傅丰元。

你之所有收到这封邮件,是因为订阅了 Studio Q24 的邮件列表。作为整整 256 位订户之一的你,有可能是通过 Twitter 认识我,有可能是从播客节目认识我;也有可能在更早的时候,我就通过《离线》、「利器」或「镜相」结识。

无论怎样,感谢你对我的新作品还有期待。

这次写信是想邀请你加入「灵感买家俱乐部」,支持我做一份关于「工具、观念和谜题」(tools, ideas and riddles)的电子杂志。

这是一个为当下中国的独立创作者、自学者和冒险者而准备的一个计划。也是一个关于会员制和 newsletter 订阅的超小型出版实验。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会结合一个真实项目的体验,和大家分享我的更多想法。

这封信是「灵感买家俱乐部」项目第一次小范围的公开,愿意付费订阅的都将是还未看到内容就「盲定」的勇敢的读者。

所以,最先加入的会员除了获得个位或两位数的会员编号外,作为答谢,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次抽奖活动,礼物是 BLACKWING 602 复刻版铅笔。

这支铅笔特别之处在于除了石墨和黏土外,成分里还添加了蜡。在保证墨色充足的前提下,能让写作者的书写变得「如热刀切黄油般顺滑」。

BLACKWING 602 铅笔曾因停产而在 eBay 上拍出 40 美元一支的高价。

这还是一支被文学家和自学成才的鳞翅目分类学家纳博科夫极力推崇的铅笔,是《纽约客》编辑念念不忘的「美味」的书写利器

至今我还保留着一位大学老师送的铅笔。他是个谦逊而博学的新闻编辑学老师,一个愿意用两个学期的时间教我们修改新闻标题的香港老报人。铅笔送人的想法应该就是受他启发。

就此打住吧,在「灵感买家俱乐部」,你会发现更多安静且有活力的工具,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和人。

以下是项目的介绍。你也可以直接访问「灵感买家俱乐部」网站阅读。


从「螺蛳粉买家俱乐部」到「灵感买家俱乐部」

前几年,我运营过一个「螺蛳粉买家俱乐部」。每晚下班后,我会抽点时间看看当天的订单,然后向广西的亲戚进货和预定发货。这样持续了约半年,总共服务过的人不到百人,但是最后留下的几十人每隔段时间都会来买螺蛳粉。大家买的是商品和服务,我卖的是我喜欢的食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业务停了,大家仍会继续在俱乐部群里分享关于螺蛳粉的一切。

这段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做一门小生意」的快乐。

「灵感买家俱乐部」也是如此,我想试试一个人开张做内容,看看它能做成什么样子。

「灵感买家俱乐部」是一个为独立创作者提供工具和观念的「工具」,它将帮助独立创作者:

以更宽广的视野去创作

无论你是写代码的,还是写故事的,无论你是设计产品的,还是设计建筑的,无论你是在帮助人和机器沟通的,还是在帮助人和人沟通的,都能在这里看到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识、工具和见解,而这些都应为你个人所用。

拥有更独立的空间去创作

当我们总琢磨着业余做些「side project」,当我们选择在自家的一个小角落搭建起一个小型工作室时,就意味着在走一段不同寻常的窄路。走窄路是为了获取更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去创作。但是当下环境对走窄路的人并不友好。建立这么一个俱乐部,也是想大家能互相帮助,提供一些可操作可持续的方案。只有在社群里,个体的独立才能得到保障。

更有活力地去创作

一个人要开始创作,就开始了对抗,无论是对抗单一的环境,还是对抗有限的时间,还是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针对这种才华病,我希望能找到一些科学的方法,从内心到身体到头脑,让我们拥有更充沛的活力去创作。


有用的、无用的和解谜游戏

这份叫做 The Club 的杂志,会有三个板块去实现上面的愿望。它们分别是:

🗼Useful Tools

我会到不同城市,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工作、生活和玩耍的地方,与创作者面对面交流,挖掘那些帮助他们创作的方法和工具。

用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话说,就是「产生创意的方法就连创新者自己也不甚明了」。通过现场和创作者一起探索,往往能找到那些隐藏着却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具和思维方式。

我也会向俱乐部成员征集和筛选那些真正解决了他们切身问题的工具。我相信,它也很可能是你需要的工具。

我把工具分为了 10 类,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

  • 家庭建造
  • 工作室建造
  • 小型商业建造
  • 学习
  • 身体使用
  • 设计
  • 娱乐
  • 自我认知
  • 养猫

我会为每一项工具撰写评论,并尝试挖掘不同工具之间的新的联系。

🎆Useless Ideas

这个板块会筛选一些关于创作,激发灵感的观点。虽然大多数时候,即使被阅读过,它们都仍是无用的潜藏在大脑里的节点之一。

我无法给这些观点分类,所以给它们打上了标签,目前已经有的标签有这些:#创造力 #科幻 #好奇心 #游戏设计 #教学设计 #自我认知 # 梦境 #记忆 #深度学习

🕹️Riddles

填字游戏。一个结合会员的兴趣爱好和当下时事热点制作而成的填字游戏。

你可以一人享受解谜乐趣,但我会更推荐你与身边的人一起协作破解。每一期,我会尽量保留若干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搜到答案的谜题。

以上内容,既会通过邮件推送和上传到网页上,也会把存档的内容库搭载在 Notion 上,你可以简单地把这个 Notion 理解为我一个人的编辑部,所有的内容都会在这里生产、编辑和存档。你也可以理解它是会员们协同交流的内部空间。成为会员后,我会邀请你加入 Notion 的 Workspace。你可以实时获取每一条内容的更新过程。也可以通过评论和其他俱乐部成员交流。常有人将 Notion 这样的知识管理系统比喻为「第二大脑」。那么这么一个公开的,由众多创作者提供工具和观点的系统,就叫做「第三大脑」吧。

而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多,今后还会提供更多内容,目前在计划当中的有:

  1. 「🍺业余公司」,一项定期举行的小型活动服务。
  2. 「🔀一物一念」,一项定期向你推送不同工具和观点组合的邮件推送服务。

为什么说是仍在计划中呢?还麻烦继续听我的解释。


帮助我做一份「不会死」的杂志

根据会员数量的变化,我把「灵感买家俱乐部」的发展分成了五个阶段。在会员费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会员数量的增长(会员的数量每周都会公开),会员享受到的内容和服务会相应增多。

这是一次针对「超小型出版」而设计的实验,期待大家与我一起完成。

阶段一:「内测点」8 人 (🚧当前阶段🚧)

当会员数量达到 8 人时,内测开始。内容包含每两周一期的电子杂志。内容包含 Useless ideas,Useful Tools 以及 Riddles 三个栏目。

阶段二:「公测点」55 人。

当会员数量达到 55 人时,开始进入公测阶段,在上阶段基础上,增加每两周一期的「🍺业余公司」,一项定期举行的小型活动服务。

阶段三:「业余点」:377 人

到达这样的规模,将开启一项新的服务:在原基础上,增加一项内容型推送服务「🔀一物一念」,每两天一次。

「阶段三」也是我给自己的中期目标,也是让这个项目「不死」的第一个临界点。因为如果到达这么一个规模,即使今后我无法全职做这份杂志,我也可以且愿意继续利用业余时间维持在「阶段三」的内容量。

阶段四:「Limbo 点」:610 人

此时,内容量都将翻一倍,你需要支付的费用依然不变。杂志的推送频率从每两周一期提升到每周一期,「🍺业余公司」也提升为每周一次。「🔀一物一念」的推送服务也将在每日推送。

因为「业余点」的 377 人和「全职点」的 987 人距离有些远。所以设置了这么一个「Limbo 点」,一个「应全职,欲全职而未全职」的摇摆状态。也许这是项目最艰难的一个状态,像英国脱欧一样,我必须在往前跳一步或者往后退一步中选择,这两者很难说孰好孰坏。

阶段五:「全职点」:987 人

这是我给项目的一个阶段目标。如果达到了,我会继续增加新的内容和服务,至于是什么,我还没想清楚,我很期待随着更多会员的参与而确定新的方向。

到那时,我可以很开心地和大家宣布,因为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孵化了一个可持续的内容项目,同时会员也将获得了更优质和稳定的内容与服务。

你可能已经对这些非整百的数字产生疑惑了,或者已猜出它们都来自斐波那契数列(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

之所以选择斐波那契数列,或许是它反映了某种自然增长的规律,能给项目讨个「生生不息」的彩头,或许只是我想把我的阶段目标写成「987 位会员」,而非「1000 铁杆粉丝」。

有斐波那契数列傍身,这份杂志就不会死吗?我深信它仍然会死,这是必然。只是我想尽量把这个终点延后。

「灵感买家俱乐部」,欢迎你的加入。

https://club.q24.io/membership/

(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直接回复本邮件与我交流。或者通过 Telegram 与我联系)